导语
宗教、科学和社会文集
《宗教、科学和社会文集》表明,好的神学并不限于个人敬虔和私人信仰,而是具有必要的公共维度。三位一体的上帝通过基督的工作拯救我们,并通过圣灵的大能之工使我们进入基督的身体(即上帝的新子民)—— 祂是不变的上帝,是创造天地的那一位。我们能够在三一上帝的救赎工作中区分三个位格各自的工作,但我们永远不能将三一上帝分开。救赎并没有使我们脱离受造物,也没有将我们提升到受造物之上,而是医治和恢复破碎的受造物。在神学上,恩典反对的是罪,而不是自然;恩典不是要毁灭自然,而是要恢复自然。
《宗教、科学和社会文集》电子书已在恩道电子书上架,目前新书6折优惠中,截止至7月31日,点击查看详情。
以下文字节选自《宗教、科学和社会文集》第一章
加粗、突出部分为小编所加
全书精彩,欢迎选购
所有那些与康德一同经历从理论理性到实践理性转变的人,在原则上都走向了通常在宗教和神学、形而上学和哲学中被称为“伦理”的方向。
首先,他们将知识限制在感官所能观察到的范围内;最后,他们认为信仰的唯一根基是超自然的秩序。然而,“伦理”包含了拥抱这种信念的人所持的见解和观点的诸多差异。在消极意义上,康德认同卢梭的观点。但在积极意义上,他走向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同样,施莱尔马赫主要在认识论上认同康德的观点,认为人由于知识的限制,无法在心理上认识绝对之物。而在哲学上,他从绝对的无限出发,和费希特一起推断出这种缺乏。施莱尔马赫与康德的不同之处在于,他认为意志、行为和认识不会揭示超感官的世界,因为这种意志也会在对立中运动,永远不会达到统一。思维与存在在绝对中的这种统一性,只有在感觉中才能体验和享受,而感觉先于思维和意志,完全独立于绝对力量。
但无论是康德的道德(伦理)方向,还是施莱尔马赫的神秘主义方向,都与黑格尔的方向完全相反。黑格尔将理性上升到宇宙原则,认为事物的本质是自我运动的理念,并认为宗教和艺术、哲学一样,是绝对精神运动的一个发展阶段。
然而,所有这些方向——无论是伦理的、神秘的和辩证的——都有明显的片面性。它们将宗教局限在人类的一种官能上,削弱了人的整体特征。它们将人一分为二,将本该在一起的分开。它们在宗教和文化之间创造了一道鸿沟,并带来将宗教信仰化约为道德责任、美学观点或哲学观点的危险。
但基督徒认为,认信的宗教与所有这些观点不同,而且高于它们;宗教绝不应该只是人生命中的某种事物,而是一切事物。耶稣要求我们尽心、尽意、尽力地爱上帝。在我们的思想和生活中,上帝与世界、宗教与文化之间不可分割;没有人能侍奉两个主。
因此,如果我们想要完全公正地对待宗教,就必须回到人的中心统一性。这是区分人的官能的基础,而圣经经常称之为“心”;心思、感觉和意志中的一切生命表达都从这里发出。
改革宗神学家在加尔文所说的宗教种子(semen religionis)或神性意识(sensusdivinitatis)中寻找宗教的中心;而在基督教中,神学家探究信仰和转变背后的重生——大体上是指整个人的更新。当他们站在人的这个中心位置上,他们看到了新的机会,以避免理性主义、神秘主义和伦理主义的片面,并确保宗教成为生命各个方面的活动原则。
在适当的时候,在上帝的圣言和圣灵的工作下,转变来自于在重生中种下的新生命。转变影响了意志和情感,使信仰回到意识水平。从这个观点来看,所有剥夺信仰的真实特征,并将其变为一种情绪或倾向的理由都消失了。这样,人们就可以无误地将信仰描述为一种有意识的习惯或行为。
因为信仰源于重生,而且在原则上始终是一种爱的信仰,有别于人们普遍认为的“信仰”。信仰是照进人生命里的光,因为它是从这个生命中产生的。它不是一种受权威胁迫的盲目信仰,而是新生命的自由行为;这新生命来自于上帝,并致力于与上帝相交。
这种教导信仰保持其自身特征的观点所具有的优势不可忽视。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圣经的教导,基督教将这种重生的意识行为称为“信仰”,而不是感觉或经验。之所以选择“信仰”这个词来描述基督徒的这项活动,并将其保留在所有的信仰告白中,一定有原因。这个原因一定是基督信仰不是一种情绪、倾向或感觉,而是将我们与一个对象结合起来,从而保护我们免受危险的主观主义的影响。
一般而言,基督徒的信仰对象,就是上帝赐给我们的自我启示,一切作为的见证,以及祂对我们说话所凭借的道。信仰和启示,启示和信仰互相对应。正如光和眼,声和耳一样,被认识的对象和认识主体是彼此对应的 —— 同样,我们灵魂中的信仰会回应上帝放在祂所造之物中的启示。它们为彼此而生,为彼此而设。
信心所回应的上帝启示,在祂手的一切工作中,在一切自然中,在一切历史中,在整个宇宙中,都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现。如果我们正确地观看,就能看到上帝的启示无处不在,因为祂无处不在,无处不工作;祂不会在任何地方缺席。我们的生命、动作、存有都在祂里面。虔诚的人在任何地方——在他的内外,在他的内心和意识中,在他生命的引领中,在他所遇到的祝福和灾难中——都能看到上帝。在我们这个大大小小的世界里,没有一件事是与上帝隔绝的,没有一件事不带着上帝荣耀的印记。
然而,这种观点并不否认,在这些包含一切的上帝工作的启示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统一性中包括了巨大而丰富的多样性。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个启示以基督的位格和为祂作见证的道的形式临到我们。这样,启示就成了恩典的启示。在基督教中,我们不仅发现普遍的启示和信仰,而且发现恩典和信仰在某种特殊意义上是互相对应的。基督徒必须相信福音所应许的一切。启示、恩典和应许是福音的内容;只有孩童般的信仰,才能感恩地接受和承认这些来自上帝的恩惠。
因此,基督信仰不仅有它自己的起源,而且有它自己的对象:从上帝而来的一句话、一个见证、一个恩惠、一个恩赐、一个应许;在需要中,它紧紧抓住上帝,被其激励,放弃自己到完全信靠的地步,直到死去。这种信仰不仅是一种主观情绪或经历,也包含对独一真神的认识,就是对上帝所差遣的耶稣基督的认识。这种知识就是同时存在的生命和光明、恩典和真理。
以上文字节选自《宗教、科学和社会文集》第一章
全书精彩,欢迎选购
赫尔曼·巴文克(Herman Bavinck)
贤理·璀雅出版社
本书收录出自巴文克手笔的15篇文章,其中反复出现四个密切相关的主题:圣经信仰、启示和宗教;基督教与自然科学;基督教与人文科学;基督教与政治/社会伦理。巴文克在书中探讨宗教、教育、科学和社会等问题时,始终将创造当作上帝的启示来认真对待,同时也丝毫不减弱圣经启示对于理解创造的必要性。救赎并没有使我们脱离受造物,也没有将我们提升到受造物之上,而是医治和恢复破碎的受造物。这本论文集表明,好的神学并不限于个人敬虔和私人信仰,而是具有必要的公共维度。
作者简介
现代荷兰改革宗神学大師赫尔曼•巴文克(Herman Bavinck)于1880年从荷兰莱顿大学(Leiden University)获得神学博士学位,以一篇阐释瑞士改教家慈运理伦理学的博士论文开始他的神学研究生涯。1882年,巴文克被荷兰基督教归正教会全国总议会任命为坎彭神学院教授,並于 1902 年接替亚伯拉罕·凯珀成为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系统神学教授。
相关推荐
联系
客服